6月10日,安徽省2017年职业教育技能对口高考实训教学研讨会在合肥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主办,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合肥润教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协办,会议主要围绕“对口升学”等相关问题展开,与会代表会前作了认真准备,会上踊跃发言,会下积极讨论与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促使会议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中义、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邵菊、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邵一江、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院长胡孝东、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院长胡来龙、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国昌、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文龙、合肥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周荣、合肥学院招办秘书胡萍等50余所高等院校领导、中职院校校长及分管教学领导130余人。会议由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崔肃主持。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院长胡来龙、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中义、合肥经贸旅游学校校长裴罕、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邵一江、蒙城职教中心校长杨璟泰、合肥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周荣、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耀海、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邵菊、天长市工业学校副校长周福松、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袁文龙、宣城工业学校校长洪小龙、广德县实验中学校长郭明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院长胡来龙致欢迎词,表示能够获得此次对口高考研讨会的承办权感到十分荣幸,对全省远道而来的职业院校领导表达了真诚的欢迎,同时向大会参会人员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中义代表学会对所有参会领导、同仁表示欢迎,对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承诺学会定会竭尽所能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孙会长就“对口升学”工作谈了三点看法,指出“对口升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安徽省“对口升学”工作现状喜忧参半,“对口升学”工作要想取得实效需要依赖所有职业院校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同时呼吁与会代表针对如何实现中高职院校对口高考技能培训的有效衔接积极建言献策。
合肥经贸旅游学校校长裴罕坦诚指出学校对“对口升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做的不够好,与兄弟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希望借助本次会议向其他院校学习、取经,同时真诚欢迎到会的和未到会的同行莅临学校指导工作。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邵一江针对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邵一江院长指出,政府层面,对“分类招生”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学校层面,在“分类招生”工作上未形成宣传合力,造成录取率不高现象;学生层面,选择的空间过大,造成资源浪费现象,无形中给考生和家长增加负担。同时,邵一江院长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应提高对“分类招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改革力度;各兄弟院校在“分类招生”工作上应加强沟通协调力度,形成招生宣传合力,避免资源浪费;广大考生和家长应加强对“分类招生”政策和要求的认识,理性报考。
蒙城职教中心校长杨璟泰认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口高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要想进一步取得实效,还需要打通中高职院校衔接通道。有关高校应适时公布高考方案,使中职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在师资培训和专业设置上,本科和高职院校也应给予中职院校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建议学会在每年3月初聚集本科、中高职院校,召开“对口高考”的专题研讨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合肥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周荣通过实际数据生动地展示了本校近几年在“对口升学”工作上取得的进展,表示学校会进一步加大“对口招生”计划,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为共同做好“对口高考”工作,周荣副处长建议高校和中职学校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原则,通过各种平台加强交流,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口招生”计划;高校和中职要做好衔接工作,建立健全中职学校与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加强中职学校与高等学校的师资培训与交流。
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耀海坦率指出,当前中职学校正面临招生困难的现实危机,“对口高考”工作进展也不顺畅。部分高职和本科学校对“对口高考”工作不够热情,有的学校甚至临时更换考试设备和考试内容,这些都是影响“对口高考”工作的不利因素。因此,杨耀海校长呼吁本科和高职院校应提前发布考试纲要和评分标准,使中职学校的“对口高考”工作更有针对性。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邵菊饱含热情地介绍了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的历史发展,汇报了学校近年来“分类招生”的基本情况,宣传了学校新制定的“双百工程”政策。同时,邵菊书记对学会举办此次研讨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呼吁学会在分类招生之前应再次组织研讨会,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天长市工业学校副校长周福松通过数据鲜明地展示了学校近两年“对口升学”工作实现大攀升的现实状况,并针对“对口升学”工作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认为中职教育要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一手抓人文素质教育,一手抓职业技能的培训,“对口升学”只是“抓手”而不是目标,要做好“对口升学”工作,需要学校、家长、政府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副袁文龙指出,2017年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第一次开展“对口升学”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报名前的预判不足,评分标准存在偏差,软件使用版本不配套,对中职学校和考生服务不周到等。针对不足,袁文龙副院长表示,下一年将会修订“对口升学”学生的学生管理、学位颁发、资助规定,在征得教育厅许可的前提下增加“对口升学”的招生计划,并拿出一定的专业开展“对口招生”。
宣城工业学校校长洪小龙针对“对口高考”工作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本科和高职院校的考试方案和计划应尽早发布,招生专业、测试软件也应提前公布,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得中职学校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和衔接性;第二,建议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公开报名的具体情况,避免学生盲目报名;第三,文化基础考试统考只有选择题的题型设置不合理,应综合设置多种题型,全面考察学生素质;第四,各高校针对“对口高考”的培养方案应修订完善;第五,中高职院校在资源共享、师资培训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广德县实验中学校长郭明星用“变”“怕”“急”“累”“平”五个字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安徽省“对口高考”工作的不利状况:2014年以来,“对口高考”在考试内容、形式等方面每年都有新“变”化,有时还会出现突然停招的情况,高校对考试方案的公布总是不着“急”,临近考试才公布,学生长途跋涉参加考试,不仅“累”还很危险,考试环境和考试程序的差异性也体现了“对口高考”的不公“平”性,呼吁通过政府、学校、学会的多方努力,推动“对口高考”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切实惠及学校和学生。
会议最后,合肥润教文化传媒公司的工程师给各院校领导演示了AR版技能培训新技术。
会后,与会代表在学会副秘书长崔肃的带领下,分别走进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和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进行参观和交流。
此次研讨会的圆满落幕为安徽省对口高考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既加强了中职与高职有关本科学校“对口升学”“专升本”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沟通桥梁,又拉近了中高职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积极开展中高职之间的“分类招生”“对口升学”工作畅通了合作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