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职专业布局情况
202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共设置214个专业,覆盖19个专业大类,布局2864个专业点。
(一)中职学校现状
2023年安徽省具备办学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203所,分布如图1。
图1 202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现状
(二)专业设置情况
1.专业大类上专业设置。安徽省中职专业共设置214个,覆盖19个专业大类,分布如图2。
图2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在专业大类上设置情况
2.产业上专业设置。我省设置的214个中职专业,覆盖整个三次产业,分布如图3。
图3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在三次产业上设置情况
3.区域上专业分布。我省中职专业分布于全省16个市和2个省辖市、县,如图4。
图4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的市域分布情况
(三)专业布点情况
1.专业大类上专业布点。安徽省中职专业共有2864个专业布点,覆盖19个专业大类,分布如图5。
图5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在专业大类上专业布点情况
2.产业上专业布点。我省中职2864个专业布点在第一、二、三产业上专业布点数分别为184、673、2007个,占比分别为6.42%、23.50%、70.08%,如图6、图7。
图6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在三次产业上专业布点情况
图7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布点在三次产业上占比
3.区域上专业布点。我省中职2864个专业布点分布于全省全省16个市和2个省辖市、县,如图8。专业布点数靠前的市为阜阳市(376个)、合肥市(346个)、亳州市(244个)、六安市(218个)、滁州市(206个)、宿州市(198个)、芜湖市(186个)、蚌埠市(186个)。
图8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布点的市域分布情况
(四)专业服务发展情况
1.新增中职专业。202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新增首次招生专业5个,分别为法律事务、行政事务助理、铁道运输运用与检修、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覆盖5个专业大类。
2.新增中职专业布点。2023年我省中职专业新增专业布点229个,覆盖除轻工纺织、水利两大类外的17个专业大类,分布于全省16个市和1个省辖市,如图9、图10所示。
图9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新增专业布点市域分布
图10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新增专业布点在专业大类上分布
3.停招中职专业。2023年我省中职停招86个专业,涉及49所中职学校、169个专业布点,覆盖16个专业大类,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2023年安徽省中职停招专业数
图12 2023年安徽省中职停招专业布点
(五)中职就业情况
2023年,安徽省全日制中职毕业生总数为211620人,就业学生数为200788人,就业率为94.88%,其中升学人数为120474人,升学率为56.93%,具体见表1和图13。
表1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概况
年份 | 毕业生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升学人数 | 升学率 | 直接就业人数 | 直接就业率 |
2023年 | 211620 | 200788 | 94.88% | 120474 | 56.93% | 80314 | 37.95% |
图13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概况
1.就业的产业分布。2023年我省中职毕业生在三次产业上就业的总人数为163392人。其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生数分别为3808人、21288人、25769人,如图14所示。
图14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在三次产业上就业分布
2.专业大类就业情况。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15年)》确定的专业类别统计,2023年我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数据如表2。与2021、2022年相比如图15。
表2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大类)
专业类别 | 毕业学生数 | 直接就业学生数 | 直接就业率(%) | 升学高一级学校学生数 | 直接对口就业数 | 对口就业率(%)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农林牧渔大类 | 10294 | 4225 | 41.04 | 5035 | 1847 | 66.85 | 9261 | 89.66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517 | 475 | 91.88 | 42 | 456 | 96.32 | 517 | 100.00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112 | 20 | 17.86 | 92 | 6 | 87.50 | 112 | 100.00 |
土木建筑大类 | 13105 | 10166 | 77.57 | 2404 | 8666 | 84.47 | 12570 | 95.92 |
水利大类 | 33 | 33 | 100.00 | 0 | 20 | 60.61 | 33 | 100.00 |
装备制造大类 | 19698 | 8051 | 40.87 | 10572 | 4490 | 76.46 | 18601 | 94.43 |
生物与化工大类 | 328 | 255 | 77.74 | 56 | 232 | 87.80 | 311 | 94.82 |
轻工纺织大类 | 1501 | 519 | 34.58 | 590 | 405 | 66.29 | 1109 | 73.88 |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 2721 | 1080 | 39.69 | 1572 | 937 | 92.21 | 2652 | 97.46 |
交通运输大类 | 16453 | 5821 | 35.38 | 9693 | 3618 | 80.90 | 15710 | 95.48 |
电子与信息大类 | 45000 | 16940 | 37.64 | 26488 | 8924 | 78.69 | 43390 | 96.42 |
医药卫生大类 | 11830 | 1474 | 12.46 | 9407 | 543 | 84.11 | 10881 | 91.98 |
财经商贸大类 | 26774 | 12056 | 45.03 | 13584 | 4350 | 66.98 | 25645 | 95.78 |
旅游大类 | 12863 | 5520 | 42.91 | 6762 | 3244 | 77.79 | 12285 | 95.51 |
文化艺术大类 | 26235 | 8278 | 31.55 | 16499 | 5995 | 85.74 | 24663 | 94.01 |
新闻传播大类 | 1146 | 368 | 32.11 | 747 | 171 | 80.10 | 1084 | 94.59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18134 | 2695 | 14.86 | 14500 | 1685 | 89.25 | 17195 | 94.82 |
公安与司法大类 | 0 | 0 | 0.00 | 0 | 0 | 0.00 | 0 | 0.00 |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 3758 | 2178 | 57.96 | 1494 | 1494 | 81.13 | 2264 | 60.25 |
总计/平均 | 211620 | 80314 | 37.95 | 120474 | 47270 | 79.27 | 200788 | 94.88 |
图15 2021年-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
(1)就业人数。2023年我省中职毕业生就业人数如图16。其中,公安与司法大类无毕业生。电子与信息大类毕业生数最多,为45000人,占毕业生总数21.26%;其次是财经商贸大类为26774人、文化艺术大类为26235人,占比分别为12.65%、12.39%。水利大类毕业生数最少,为33人,占比为0.02%;其次是能源动力与材料、生物与化工、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占比分别为7.77%、8.57%、9.31%。
图16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就业人数情况(专业大类)
(2)就业率。2023年我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全省平均水平为94.88%。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及水利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就业率最低。如图17所示。
图17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
(3)对口就业率。2023年我省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全省平均水平为79.27%。对口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为资源环境与安全,为96.32%。旅游、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农林牧渔、轻工纺织、水利7个专业大类的对口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图18。
图18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4)直接就业率。2023年我省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全省平均水平为37.95%。直接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水利大类,其次是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轻工纺织、新闻传播、文化艺术、能源动力与材料、教育与体育、医药卫生8个专业大类的直接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直接就业率最低的为医药卫生大类。如图19所示。
图19 2023年安徽省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率
二、中职专业需求分析
(一)三次产业结构需求分析
2023年,安徽省生产总值4705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496.6亿元,第二产业18871.8亿元,第三产业2468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4:40.1:52.5。 2023年,全省中职专业布点2864个,其中,第一产业专业布点184个,第二产业专业布点673个,第三产业专业布点2007个,三次产业专业布点比例为6.4:23.5:70.1。
安徽省中职专业布局与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如图20。全省中职专业设置在三次产业结构上呈现出“一平一低一高”现象,专业布点与第一产业占比基本平衡、低于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占比。
图20 2023年安徽省中职专业布局与三次产业结构对比
(二)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安徽省正在推进“三地一区”和“七个强省”战略,全省重点领域和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23年安徽省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从岗位分布领域看,排名前五的急需紧缺人才领域依次为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文化,占比分别为46.35%、10.26%、10.16%、6.78%、6.56;从各地区人才需求量看,排名前五的地区依次是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阜阳,占比分别为20.11%、10.12%、7.95%、7.51%、6.75%;从各领域人才需求量看,排名前五的领域依次是制造业、农业、教育、建筑业、文化,占比分别为66.19%、4.90%、4.43%、4.40%、4.07%;从各地区各领域人才需求量来看,全省所有地区制造业人才需求量占比最高,均排在首位。各地中职学校应参考紧缺岗位具体信息,健全专业预测预警机制,动态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培育更多符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职教贯通培养需求分析
2023年,《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职专业学院、高职中专分校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就中高职贯通培养作了系统安排和部署,并在学前教育、护理、家政、养老、健康服务、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确定首批20个高职专业学院和68个高职中专分校。2023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共计录取144343人,较2022年129531人增加14812人,占高职院校招生总规模58.39%。承担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共计64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85.33%。五年制高职教育转段录取至高职院校共计33027人,较2022年31138人增加1889人。全省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招生40285人。随着高职分类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持续深化,中职学校需与合作高职院校紧密加强合作,做到专业对接、课程衔接、人才共育。
(四)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分析
综合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三季度安徽省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需求最旺60个职业排行情况,一是“首位产业”领域相关岗位需求旺盛,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工、汽车装调工、其他汽车制造工、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等汽车制造关联职业岗位需求增幅较大。二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类需求最大,砌筑工、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电线电缆制造工、工程机械装配调试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塑料制品成型制作工、化工单元操作工、皮革及皮革制品加工工、浆纱浆染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占总数的近7成。三是第三产业职业岗位需求稳中有升,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需求上升较快,物业管理师、保险代理人、信息通信网络线务员、客房服务员、采购员占据职业岗位需求前列。四是二、三产领域专业技术岗位需求增幅较大,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及药物检验员等职业岗位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中职学校需依据市场用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一)存在问题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有待优化。从安徽省产业和专业布局整体来看,专业布点与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不相适应,第三产业专业布点偏大。部分专业大类专业点布局需加强统筹指导,如: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2023年该专业大类就业率仅为60.25%,虽停招8个专业布点,但从全省来看仍然新增15个专业点,新增专业布点大于停招专业布点;装备制造类专业虽然在专业布点和新增专业点上都较大,但人才培养总量尚不到电子信息大类的1/2,仍是我省最急需紧缺人才的领域。
2.中职与高职专业布局衔接有待加强。当前,我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虽然通过高职专业学院、高职中专分校等举措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但专业布局未能统筹规划和系统布局。因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主要由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规划设置,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要由院校自主设置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导致缺乏围绕地方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专业系统规划和布局,进而造成各地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上未能系统配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内涵建设难以得到有效衔接。
3.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有待加强。我省部分中职专业存在专业布点数较多,且相对集中,从而导致专业存在“同质化”、特色不明显、内涵建设质量不高等现象。2023年安徽省中职2864个专业布点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布点最多的专业为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其次,同一区域专业人才培养各自为阵,缺乏统筹优化,导致教育教学资源投入重复,利用率不高,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4.中职学校升学就业相关政策有待加强。从我省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呈现升学率上升、就业率下降的态势,2023年升学率较2022年增长5.43%、就业率下降5.4%。同时,从部分专业大类的毕业生数据分析来看,存在部分毕业生既没有升学也没有就业的情况,如轻工纺织大类和农林牧渔大类,分别存在26.2%和10.4%的毕业生有此类情况。
(二)改进对策
1.优化专业布局,推动专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完善中职专业预测预警机制,围绕地方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动态优化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布点上,应充分考虑第二产业相应专业布点规模,重点设置与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适度控制第三产业上部分专业布点较多的专业;建立专业设置论证与评估机制,对拟设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做出准确判断,把就业和升学情况作为专业调整的依据,从严控制就业率和升学率低的部分专业。
2.加强系统设计,推进中高职专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机制,对中高职专业结构布局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一体化设计职教体系内不同层次间的专业布局,推动中高职专业衔接一体化。围绕地方产业和发展总体规划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规模。围绕中职和高职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做到中高职之间教学要求和内容层次分明、互为衔接、自成体系。
3.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鼓励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重点支持本地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大的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对产业需求不大或现规模超过实际需求的专业减少办学规模;淘汰就业指向不明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坚持专业错位发展,强化专业内涵发展,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加快专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模式,培养数字技术技能人才。
4.探索分类培养,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升学和就业需求,探索人才分类培养。对以就业为主专业,切实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相应岗位的技术骨干及专业教师组成的工作委员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研究和制定,在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方向和相应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对以升学为主的专业,切实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做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衔接提升,减少中职和高职阶段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复性学习,为更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安徽省教育厅职成处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4年7月3日